深讀②丨未來五年,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這盤棋要怎么下?
山東緊盯“黃河灘”,聚焦“沂蒙山”,鎖定“老病殘”,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5610個,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的3萬元提高到11萬元,提前兩年完成了1.1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,6[詳細]
在12月30日上午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,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姜長興介紹稱,“十三五”期間山東省建成了濟青高鐵等6個項目,全省高鐵通車里程增加至2110公里,穩居全國前三!笆[詳細]
“十三五”以來,山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,牢牢把握“走在前列、全面開創”目標定位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[詳細]
配套謀劃了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。在《規劃綱要》編制之初,同步做好重大項目論證,突出支撐性引領性、突出低碳發展節能降耗、突出可落地可實施,聚焦科教創新、產業升級、生態環[詳細]
全面落實支持就業的各項補貼政策,支持年內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,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85%以上,開展職業技能補貼性培訓120萬人次以上,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就業困難人員就[詳細]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開局之年,山東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征程。邁入發展“黃金期”,山東用“七個走在前列”“九個強省突破”系統回答了“如何走在前列”“什么是強[詳細]
邁入發展“黃金期”,山東用“七個走在前列”“九個強省突破”系統回答了“如何走在前列”“什么是強省”“強什么”“怎么強”等一系列重大問題。在2021年山東省兩會期間,大眾[詳細]
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歷史起點上,展望2035年,山東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將取得決定性進展,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。[詳細]
未來青島商業將呈圈層式發展格局,商業消費空間主要集中在濱海一線和環膠州灣城區,形成“一帶三區”的消費空間,即濱海消費帶和環膠州灣活[詳細]
到2035年,濟南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、科創中心、金融中心、貿易中心、文化中心,初步建成“大強美富通”現代化國際大都市。[詳細]
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“三線一單”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,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,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,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[詳細]
山東緊盯“黃河灘”,聚焦“沂蒙山”,鎖定“老病殘”,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5610個,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的3萬元提高到11萬元,提前兩年完成了1.1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,6[詳細]
這五年,山東堅定不移建設創新型省份,創新引領作用顯著增強。山東全面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、大科學工程規劃,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、高等技術研究院、能源研究院相繼成立,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達到30家[詳細]
2020年,山東全省生產總值73129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3.6%。2020年,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破100萬億元,GDP年增速為2.3%。這一年,山東GDP增速再次跑贏全國平均水平。[詳細]
回首過去五年,山東緊緊圍繞“走在前列、全面開創”的總要求,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,按照“2016-2018年基本完成、2019年鞏固提升、2020年全面完成”工作部署,緊盯“黃河灘”[詳細]
山東的路好走了,給百姓帶來了便利。2020年12月29日,濟南地鐵2號線正式通車試運行,這是濟南第一條東西走向、橫跨中心城區的地鐵,對加強東西城區聯系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有重要意義。[詳細]
“十三五”時期,山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民生投入連年只增不減,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%左右,是民生政策出臺多、民生投入力度大、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多的五年。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