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
編者按:強國必先強農,農強方能國強。從會種地到“慧”種地,從食物觀到大食物觀,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,“藏糧于技”正成為現實。為展現廣袤大地農業現代化奔涌的新氣象、新探索,更好地促進各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央廣網特別推出“強國看農業”系列報道,記者走進田間地頭、現代農業園區、農業科研基地,帶您一起領略大美中國的農業新“豐”景。
10月19日,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迎來了作物收割的好天氣,大豆種植大戶崔興震一直在地里忙活——他有七八臺收割機、裝載機和貨車要指揮,還要不時查看各個地塊豆子的品質。
“今年大豆確實‘大’,比往年的豆兒明顯大一圈,這塊地畝產突破500斤沒問題?!贝夼d震用手捻開幾個豆莢,欣喜地對記者說。
收割機正在大豆田里收割(央廣網記者 李子平 攝)
崔興震的大豆田里,有一塊“全國大豆綠色高產高效行動法庫縣攻關試驗區”,法庫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齊蘊榮正在測量大豆的品質和產量?!坝衩缀痛蠖箖煞N作物根系互補,可以提高光和肥的利用率。這塊地采用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,能充分利用玉米邊行優勢,同時擴大大豆的受光空間,每畝地能多產50~100斤的大豆?!饼R蘊榮表示,“目前我們還在不斷地積累數據、優化方案?!?/p>
此外,這幾年輪作模式在遼寧大豆擴種工作中也在大力推廣。崔興震表示,種完大豆再種玉米的地塊,玉米產量能多出一截。
“種地時通過北斗導航,每天作業面積在200畝以上,人力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。同時采用無人機進行施肥、殺蟲等‘一噴多促’作業,每畝地也能增產10斤?!贝夼d震介紹,今年他種了1700畝大豆,產量預計超過70萬斤,將創下他種豆5年來的新高。
大豆獲得豐收,但崔興震對銷售并不擔心,因為這些大豆都是按照訂單生產的,收購價高于市場價。
崔興震把收割機漏掉的大豆“顆粒歸倉”(央廣網記者 李子平 攝)
“我們招來了大豆深加工企業,大豆可以直接賣給企業,農民收入和企業原料都有了保障?,F在,大豆生產、銷售、深加工的產業鏈已經在法庫搭建起來了?!狈◣炜h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發展科科長陳萬龍介紹道。
在崔興震的大豆田8公里之外,就是遼寧豆華天寶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在這里,一粒粒大豆除了能變成豆腐、豆漿之外,還能生產出豆腐慕斯、曲奇、面條以及大豆冰淇淋、巧克力等一系列年輕人喜歡的即食產品。為了挖掘大豆的更多價值,公司還和渤海大學共建重點實驗室,合作開發豆清果蔬發酵飲品、豆清啤酒等多種產品。
琳瑯滿目的大豆深加工產品(央廣網記者 李子平 攝)
公司總經理趙群說,從精裝生鮮豆腐到即食精品豆制品的拓展,企業讓豆腐跳出了“低端副食”的范疇,“法庫產”豆制品接連亮相國際賽事等場合,讓更多人品嘗到醇厚的遼寧滋味。
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,加力擴種大豆油料。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。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,支持東北、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。以法庫為代表,遼寧正在不斷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“豆”上集合,通過全產業鏈的不斷創新,帶動大豆產業向健康發展、向縱深發展。
總策劃:張軍 于鋒
總監制:伍剛 宮歆慧
統籌:陶玉德
策劃:李紅笛 宗韶峰
記者:李子平
攝像:王子奇
剪輯:王心鈺
責編:
審核:解西偉
責編:解西偉